《那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那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那树》教学设计1
检查预习
1、生字注音。
2、解释词语。
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冲突。
朗读课文,学生思考(缓慢、沉重)
1、请你概述一下那棵树的故事。
2、请你以那是一棵的树为开头说一段话,谈谈那树的品质。
讨论
明确:无私奉献、忍辱负重,胸怀豁达、善良、默默无闻、坚固顽强、非常可怜,为什么?
师:刚才,谈到大树的品质,树是自然界中的强者,也是人类的朋友,给人类送来绿荫,但人是世界的主宰,所有的生命都要为人类让步,当高楼林立,文明高度发展时,大树成为最大的障碍时,人类宣判了它的死刑,品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并思考。
品味欣赏(讨论)
1、请用直线划出表现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语句,你觉得哪些词语用的好?
明确:哪些事物代表人类文明:柏油路
哪些词用的好:一里一里铺,架,挨。
为什么好?
叠词,表现人类文明发展迅速。分析:挨、排排(密、发展迅速)
朗读时注意什么?(重读)学生齐读练习。
文明的发展如此迅猛,那树是难逃浩劫了,下面看一看那树的命运。
2、请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工人砍伐那树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三处。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树的同情、对人的做法憎恶)
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在作者笔下人类非常残忍,用咬、嚼这些词,对人类恶狠狠的描写之外,作者把伐木工人称为刽子手,而对树充满无限同情,你怎样体会到的?作者在写树时,只把它当做一棵植物来写吗?读出相关语句(大头颅、踝骨、动脉、静脉)。
学生练习读──评价。
读的很有感情,作者的笔下那树也是感情丰富的,它提前通知了寄生蚂蚁使它们逃离灾难,同位合作。准备。
3、想象一下蚂蚁和那树告别时它们会互相倾诉些什么?
交流学生表达。
4、这么一棵有灵性的大树,难道就不能与我们人类和平共处吗?死亡、消失是它的唯一结局吗?请大家思考。
你是交通专家你将如何处置那棵树?
改道、移栽、修转盘、建设旅游景区。
小结: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谁是谁非难有定论,确实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冲突作为一个课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人类在享受文明带来的种种方便与舒适的同时越来越意识到文明是一把双刃剑,它盖起了高楼大厦,却毁掉了莽莽森林,它为我们提供了化工原料和电子产品,却带走了昔日的山清水秀,牛羊遍野。从在文明与自然之间我们人类该何去何从?
练习
请以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为话题,写一篇练笔,题材不限。
结语
我们可以把这节课对文明与自然的思考写下来,同学们,人类是善于思考的,充满智慧的,我希望我们人类能够找到一条万全之策,让人类的文明之花在充满生机的绿色星球上绚烂开放。
【教学反思】
通过充分的备课和制作精美的课件,我信心十足的展示了《那树》的教学过程,讲过课之后,和同事们共同讨论,这时我才发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有些是我从来都没有考虑到的。
有的同事说导语有些短,没有调动学生的情感,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跟着的字词检查更使学生的注意力松弛;学习目标在大屏幕上展示的时间过短,学生不能认真朗读和思考,有些流于形式,尤其是第二个目标,在本次教学中并没有真正的实现,课上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几条建议,而是放在了课后的作业中来完成,使这节课不完整。
有的同事说学生找错字的时间过长,对于学生回答的答案我没有给予明确的肯定或否定,例如倒霉的一棵树这不符合答题的要求,这只是提到树的命运而非品质,我应该给出明确的回答;蚂蚁和树告别时的对话,作为蚂蚁一方的同学根本没有同情的感觉,而是定格在表演,说明学生没有做到人文对话,本节课的教学没有达到感动学生内心世界的效果。
又有的同事指出你是交通专家你会如何做呢?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学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一个深入的探讨;课堂气氛不活跃。
根据同事们提出的意见,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删去啰嗦的内容,加上了必要的环节,进行了第二次试讲。我做的修改有:
1、学生朗读时,我加强了朗读指导。(缓慢、沉重的语气及重音)
2、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3、把语文教学进行延伸,课后作业改在课上来完成,并要求学生联系周边的生活环境来写。
4、运用优美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情感。
通过改进,第二次讲课在第一次的基础上更加完善、流畅。但是,一节课永远也不会十全十美,通过评课讨论,再一次指出了这节课的进步和不足:注重学生的朗读,并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合作的环节也渐渐成熟;学生想像力的培养落实到位;能联系周边环境来谈本文主题,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语言上的衔接比上次有了进步。但其中还有许多不足要改进:
例如教学目标过于笼统,应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进行细化点明;学生对作者的感情的理解不够深入,有些武断;学习方式上教师还是居于主体地位,牵着学生走,学生缺少探究精神,自主学习环节欠缺,应该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才是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容;缺少板书设计,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不能完全摒弃原来的教学手段,而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所以板书必不可少;音乐的选择上有些不妥,在结尾时如果配上《好大一棵树》,相信会使学生在音乐声中引起共鸣。
我想,如果我把大家提出的建议和自己的教学感受融合到课堂中进行第三次讲课,一定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会真正的走进课文,走进那棵树,走进大自然。
这次讲课,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一节课,百样讲,但学生的接受效果却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他们想学的,做他们爱做的,使学生对语文学科提高兴趣,每节课、每个人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那么,接下来我就谈谈本次讲课给我的最大启示: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五年的教学生活并没有使我从内心认识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重要性,我一直遗传着我的老师教我学习的方法,并且牢牢记在心中,应用于教学。尽管参加了教改培训,但我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总是我站在讲台上来讲,学生在座位上听,延续那种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由我带着少数优秀学生学习。我就是认为学生把老师说的重点都会背了,考试时就没问题了,而且仅仅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学习,结果是导致很多学生厌学,甚至辍学,一部分优秀学生也是学习疲劳,毫无兴趣而言,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更加严厉,那么恶性循环就开始形成了。
通过这次讲课使我认识到,要想使学生把这一科学好,首先要让学生爱学这一科。能让学生主动的努力的学,我们为什么非要自己生气挨累逼着学生学呢?看来教学方法非变不可。记得以前上课,我问学生问题,学生也不回答,提示了还是不说,最后只能是我一个人唱独角戏,现在想起来,我讲的都不是学生想学的,他们怎能爱听呢?
而本次讲课尽管还不成熟,但学生却明显的有了兴趣,从学生的目光中,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上看,这是以前从未见过的。这就让我深深的感到,如果我再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不给孩子充分展示的空间,迟早有一天我会被赶下这个讲台。所以我打算先从学习的主体性上转变,我要了解学生想学什么,对什么有兴趣,在学生学习方法上也尝试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老师全权代劳。而关于语文学科的价值,以前我的认识也不太完整,经常忽视情感教育,认为那与考试无关,而通过这次讲《那树》,我看到了学生内心掸去灰尘后的纯真,我想这颗无邪的童心如果不经常吹到春风,也终会笼上厚厚的灰尘。
《那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品味文中极富表现力的词语。
3、正确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2、关键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
预习课文,掌握生字,扫除阅读障碍。
2、教师:
做好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地球村,自然万物都有生存的权利,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许多动、植物消失了,甚至遭到人类的无情的摧残和杀戮。这是多么不公平的事情啊!人类的这种行为将给自己带来怎样的结果呢?许多事实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那树》一文,让我们来进一步的探讨和认识这个问题。
(利用多媒体展示画面:一棵雄伟的大树及标题。)
二、检查预习
在此之前,我们已要求大家预习课文,下面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展示生字生词:
1、生字注音:
倒坍( ) 模( )样 虬( )须 引颈( )受戮( )
2、解释词语:
倒坍 虬须 周道如砥
三、教授新课
朗读练习(请两位同学为大家范读,要求感情深沉,有力度,有余味。其他同学要认真看书,之后对两位同学的朗读情况作出评价)。
请几位同学对朗读情况作出自己的评价:范读时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四、探究分析
通过朗读,大家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各组推荐代表概括,大家相互补充、完整、明确。)
分组思考讨论:
1、作者围绕“那树”,大体写了树的几个生命历程?
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3、试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请各组代表说一说各组的意见,相互补充、完整、明确;教师展示图片:早期的树;近期的大树;被伐倒的树。)
下面我们先来探究一下“早期的大树”。讨论时请大家注意抓住关键语句。
分组看书讨论:
1、大树有怎样的外形特点?
2、它所生活的环境怎样?
3、大树对人类有什么功德?
(请各组代表可以就以上3题中的一个题作为重点,谈自己的认识。)
教师展示课件:
外形:佝偻、老态、坚固稳定、繁密、屹立不动;
霉黑潮湿的皮、隆起的筋纵裂的纹、生铁铸就、根的伏脉。
环境:泥泞的小径、老式平房;
破败而荒凉,远离现代文明。
功德:屹立不动-为人们做出榜样;
烧香求平安──给人心理安慰;夏天给人以绿荫;
给鸟儿栖身之所;
夜晚为情侣提供场所;
根部滋润土地。
五、教师小结
作者描写了早期的大树,着重写了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的奉献,为下文的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思考回答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听写几个词语:
倒坍 模样 虬须 引颈受戮 星临万户 周道如砥
2、集体朗读文章的第二、三部分。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引导:课文第二部分描写了近期的大树,在这部分里,可以看出现代文明对大树生存的负面影响,造成了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难以调和的矛盾。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
⑴ 哪些语句展现了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这与大树的根“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形成什么关系?表现作者什么态度?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教师展示课件:自然界生命的生长极为缓慢,而人类文明发展极为迅速,两相对照,极不和谐,突出矛盾。体现作者对此现象的担忧。
⑵ 在这种情况下,大树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学生个人看书解决,然后请几位同学发言交流。
教师展示课件:绿得滴翠、深沉;让人从容撑伞;滋润土地。
⑶ 在树与人的矛盾面前,大树有些什么想法和做法呢?请大家看书,自己解决。
请几位同学发言交流。
教师展示课件:世袭的土著;春泥的效死者;绿着生,绿着死。冒死掩覆,徒劳贡献。
教师小结:本部分,作者把一对矛盾无情地摆在人们面前。大树是无辜的,它只能引颈受戮,不能迁徙逃亡,可是人类呢?又该怎样做呢?让我们继续深入探讨。
2、教师引导:请大家浏览课文第三部分,首先概括归纳一下,本部分集中写了几件事情?
学生回答交流:醉汉驾车出事;大树被伐的过程;蚂蚁搬家;挖树根平路面。
教师引导讨论:
⑴ 醉汉驾车出事嫁祸与大树,显然不合情理,然而却招来杀身之祸,哪些词语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交流明确。)
教师展示课件:咬 嚼碎 撒 白森森 呻吟——令人愤恨。
⑵ 类似这样表达愤恨之情的词语在后文中还有哪些?
明确:割下……头颅;刽子手……陷阱;切断……动脉静脉;没有人知道……闷死
⑶ 对于人们伐树的情景,请你模仿课文写一段话,注意运用表达感情的词语。
(同桌交流分析。)
⑷ 作者写蚂蚁搬家一事有什么用意?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明确:动植物都充满爱心,反衬出人类的无情,表达作者的愤恨、悲哀之情。……
⑸ 蚂蚁在离开大树时都“依依不舍”,想象一下,蚂蚁和大树互相倾诉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种特异现象?
(同学们交流、明确。)
三、拓展训练
大自然在人类面前有时是弱者,有时又疯狂地报复人类,那么人类文明与自然该怎样和谐发展呢?请谈一下你的认识。
四、教师总结
本文语言生动、老练、简洁,有许多生动的写景状物的句子,成为文中的亮点,运用比喻、对比、排比生动自然;抒发感情含蓄深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希望大家课后认真体会并学习运用。
五、作业
1、查资料或上网,搜集有关信息,写一篇500字的关于保持生态平衡的小论文。
2、发挥想象,写一篇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童话故事。(任选一篇完成即可)
【教学反思】
这篇散文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性和很高的艺术性,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自己的感受,认真揣摩和品味。
本课的教学,一方面要把它当作语文教材来学习,要很好地掌握文章涉及的基础知识,例如字词的识记与运用,篇章的结构与安排,语言的生动与抒情等等,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另一方面,要把本文当作认识自然、透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教科书来学习。在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到底该怎样与发展极其缓慢的大自然相处呢?在自然面前,人类有时是劫掠者,有时又是自然的奴仆,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带来学生的深刻的思索,这对于我们国家的的经济建设,环境保护,保持生态平衡,是大有裨益的。另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价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