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客》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客》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客》说课稿1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信客》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一、 说教材
《信客》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本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使学生感受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大纲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再联系学生的实际,我确立了学习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2能力目标: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余秋雨的大文化散文,把感性的生命体验和理性的思考相融合,内涵丰富打动人心。而感性和理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有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因此,我就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关爱和敬重社会上这类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将教学的难点放在:揣摩质朴,典雅而又警辟的语言。
二、 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教与学的和
谐完美统一。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我准备以诵读品味法,讲授法,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1,诵读品味法:新课标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他们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有感情地朗读才能披文而入情,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在含义,充分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以速读、品读、美读和疑读等途径深入品味课文。2,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给学生。3,合作探究法:能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会自主发展,探究问题。遵循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教学理念。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具体的学法是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积极读书;2朗诵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三、 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我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信”字。让同学们说说看到这一个字最先想到的是什么?通过学生们的发言我写下“信件”和“诚信”两个词。这两个词融合了信客这一职业特点,紧贴课文内容。我设计的导语是:有这样一种人,不为人们知道,他们普通,他们是专门为远途的人送信和物品的人。这种人必须具有诚信的品德,这种人就被称为‘信客’。此导语的设计使学生从感性上对信客生涯有一个整体感悟。改导入新课的方法不仅可以顺利导入到这篇与信件,诚信有关的课文,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迅速进入课文。
环节二、落实基础。
1, 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编入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其中蕴含着作者或愉悦、或悲愤、或心酸的情感心路,几乎每一篇优秀作品都是作者呕心沥血的心灵自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涉及文本的人文因素,通过对作者以及作品背景知识的介绍,扫除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障碍、实现语文教学的主旨。
1, 讲解字词注音。
对字词的讲解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并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
环节三、整体感知。
1, 让学生分段读课文,并概况出每段的大概意思。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学生读书的过程就是初步与文本对话并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找出每段的大概意思,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对课文结构有一定的把握。这一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也实现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 让同学们谈谈信客这个职业怎么样?
在了解了信客的大概工作后再让同学们来谈这个问题就更加的轻松。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也就自然而然的突出信客工作的不容易。同学们对提出来的问题共同探究交流最后共同解决。这样既能让学生们学有所思也会学有所得。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目标。
环节四、研读赏析。
1, 分析信客的品格。
要同学们分析信客的品格,实现了从文字层面到精神层面的探究,学生不仅感悟到信客这个“小人物”身上的大精神,而且会不断的审视自己,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2, 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老信客?
通过这一问题能够引出老信客的那一段话,从而提炼出文章的文眼“信”。并以此为主线系统展开全文。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使文章的主旨,信客的品质一步步明了。
这一环节轻松的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使学生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使我的教学活动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诚信素质的目的。同时也顺利导入到现实生活关于诚信的话题。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环节五、品味语言。
学生通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归结学生提出的看法和例句,并引导体会。让学生们对文章语言有了更深解读,从而解决了教学难点。
环节六、课后作业。
让学生们为这名优秀的信客写一段墓志铭。既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更主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信客的认识,对诚信的认识。
四、 板书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洁的将授课内容传授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就是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附:
板书
信客
余秋雨
经历:从业原因→怎样做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 →当教师,校长是好样的
苦差事
信客 小人物
城市乡村纽带
诚信无私
品格 任劳任怨 大精神
宽以待人
《信客》说课稿2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介
《信客》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 ……此处隐藏13899个字……险,从信客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请自读课文,在文中作批注。
交流准备:
1.“信客不能常去看老人。他实在太忙了,路上花费的时间太多,一回家就忙着发散信、物,还要接受下次带出的东西。这一切都要他亲自在场,亲手查点”说明信客恪尽职守。
2.“信客沉稳的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说明信客善于理解人。
3.“信客识文断字,还要经常带读、书信。”“他总是把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绉绉的语句”“可怜的家属会嚎啕大哭,会猝然昏厥,都不离开,帮着安慰张罗。”更有甚者“把他当成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俺也只是低眉顺眼,连声诺诺”说明信客任劳任怨。
4.他在一个发了财的同乡那里遭遇凶险,他不想让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回乡后也没有挑明,说明信客很宽容。
感悟人性的美好,这是散文的主基调。信客是个普通的人,他的身上流露着大爱。这个环节主要是将心比心,感悟人性的美好。
环节三:信客不信
1.问题思辨:“信客推说腿脚有病,不能再出远门。”说明年轻信客违背的诚信,你们怎样开带着个问题?
探讨,明确:这是诚信与不诚信的激烈碰撞,看看当时的社会氛围,就会让我们再一次感到信客职业的凶险。信客的推脱是社会诚信衰微的见证。
理由一:从老信客来讲,长途跋涉了一辈子,就是因为裁下一条窄窄的红绸子,于是“四乡立即传开了他的丑闻,以前叫他带过东西的各家都在回忆疑点,好像他家的且都来自克扣”“老信客声辩不清,满脸欺伤,拿起剪子直扎自己的手”风尘苦旅一辈子,这里却没有原谅。只接受别的诚信却不能给人以宽容,诚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窘迫。
理由二:年轻信客为死者送遗物,这件事更危险。农村妇女“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知道他留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的走出死者的家”
新科带着诚信行使自己的责任,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理解。承负新文化的坚守农村却缺少温润的土壤。
理由三:年轻信客遭到拈花惹草的同乡的诬告,被扭送到巡捕房。这说明了城市接纳了不诚信的发迹者,却让信客的深陷囹圄。善良是善良者的墓志铭!
理由四:“只有这时候,人们才想起他的全部好处。”也说明信客用生命行走在城市与农村间,风餐露宿,患上风湿,挑起的也是自己生死祸福的重担,没有人说他好。
这个问题的抛出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诚信文化传递的艰难与辛酸,让学生理解一个小人物在文化进程中的无奈与需求,信的内涵是什么?是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当心可把驰骋给了别人的时候,信客得到相应的汇报了吗?没有,生活没有这片土壤,没有宽容!
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历史气压罩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感动,无端地喟叹……我不敢对我们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能够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急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
《信客》说课稿10教材分析:
《信客》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出自声名显著的学者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
《信客》讲述的是民国时,住在上海郊区的“信客”帮助住在市区的人送信时发生的故事。
文中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老信客因私裁客户的一条红绸失信于人,自感“名誉糟蹋了”,干不下去了,找到年轻人,年轻人最终不好回绝,当了第二代信客。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受到人们的敬重。全文赞美了他们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教学目标:
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学生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并在诵读的过程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知课文内容,从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分析概括人物性格。
领悟秋雨散文的质朴而典雅,提高语言鉴赏水平。
过程与方法:
情景创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信客的风雨生涯中,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余秋雨的大文化散文,把感性的生命体验和理性的思考相融合,内涵丰富,打动人心;而感性和理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又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因此我把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内涵,体味学者厚重的语言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关爱和敬重社会上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
教学难点:
揣摩质朴、典雅而又警辟的语言。
教法学法:
为了调动每位同学的学习热情,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我制定了如下的“教法学法”.
教法:
情境创设法
诵读品味法
合作探究法
学法:
透读感知文意
品读赏析语言
叩读探究拓展
教学过程:
包括“解题导入”“动中有悟”“边读边品”“探究拓展”“教师感言”五个环节.
一.解题导入:
前几年流行一句广告词“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可见,电信业的迅猛发展,给忙碌的现代人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而在20世纪初的浙江余姚乡间,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很长时期内,信客沉重的脚步成为乡村和城市联系的纽带.“他们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秋雨的“信客故事”,去解读信客的平凡人生.
此导语的设计,使学生从感性上对信客生涯有一个整体印象,悠扬绵长的古筝曲又把学生的思绪引向那个遥远的年代.
二.动中有悟:
此环节是通过三个逐层推进的小组活动,来完成对整篇文章思想内涵的感悟.
早自习布置学生充分预习,解决了生字、词,熟读了课文,初步感知文意,为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活动一:“焦点访谈”要为信客做一期特别节目,题目暂定为“平凡人生”。请同学们客串高参,速度课文,小组交流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两位信客的人生历程。
附:
老信客的一生:有信→失信→后悔弥补
信客的一生:从业缘起→信客生涯→转行之后
此活动使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感知文意,并把握了全文的脉络,提高了阅读效率。
活动二:“创意大比拼”___人生
“焦点访谈”栏目组对“平凡人生”这个题目不太满意,请同学们伸出援助之手,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出最佳创意。
要求: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
(师提供事例,抛砖引玉)
苦涩人生
工作劳苦:终年跋涉;
生活贫苦:收入微薄;
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此活动使学生立足文本,抓住典型事例,对人物形象进行多角度把握,并为揭示信客品质做好必要的铺垫。
标签: